返回列表

青岛老年创面修复关键注意事项

857

圣德嘉朗

25
09月
2025

老年人由于皮肤老化、基础疾病多、免疫力下降等生理特点,创面修复难度远高于其他人群,需兼顾 “创面局部处理”“全身基础状况改善”“长期护理预防” 三大核心,尤其要警惕基础疾病对愈合的干扰和并发症风险。以下青岛圣德嘉朗医院从临床诊疗和日常护理角度,梳理青岛老年创面修复的关键注意事项:


一、优先控制基础疾病,扫清愈合 “障碍因素”

老年人创面难愈的核心原因之一,是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,这些疾病会直接破坏创面愈合的微环境,必须优先干预:


1.严格管理代谢 / 内分泌疾病

◦若合并糖尿病,需联合内分泌科将血糖控制在空腹 7.0mmol/L 以下、餐后 2 小时 10.0mmol/L 以下(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,但需避免血糖剧烈波动)。血糖持续升高会抑制白细胞活性(降低抗感染能力)、损害血管内皮(减少创面供血),是糖尿病足溃疡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。

◦若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,需补充甲状腺激素,因为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导致皮肤新陈代谢减慢、组织修复能力下降。


2.改善循环与神经功能

◦老年人常存在下肢动脉硬化、静脉曲张等血管问题,需通过下肢血管超声、CTA 等检查明确血管通畅度。若为动脉供血不足(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),需联合血管外科进行介入治疗(如球囊扩张、支架植入);若为静脉回流障碍(如小腿肿胀、色素沉着),需穿医用弹力袜、抬高患肢,必要时行静脉手术,恢复局部血供才能为创面提供 “修复原料”。

◦若合并周围神经病变(如糖尿病患者感觉减退、脊髓损伤后肢体麻木),需通过营养神经药物(如甲钴胺)改善神经功能,同时加强创面周围皮肤的保护,避免因感觉迟钝导致二次损伤(如烫伤、摩擦伤)。


3.控制慢性感染与炎症

◦老年人免疫力低下,创面易合并细菌、真菌等感染,且感染早期症状不典型(可能仅表现为创面渗液增多,而非明显红肿热痛)。需定期进行创面分泌物培养 + 药敏试验,针对性使用抗生素(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耐药),同时通过局部清创去除感染坏死组织,减少细菌负荷。

◦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类风湿关节炎、血管炎)相关的创面,需在风湿免疫科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,平衡 “控制原发病” 与 “避免免疫力过度抑制” 的关系,防止创面感染扩散。


二、精细化创面局部处理,减少二次损伤

老年人皮肤角质层薄、真皮层胶原纤维减少,青岛创面修复过程中更易出现皮肤撕裂、愈合延迟,需采用温和且高效的局部处理策略:


1.温和清创,保护健康组织

◦避免使用传统的 “暴力清创”(如用剪刀直接剪除坏死组织),优先选择 “保守性锐性清创”(用精细剪刀轻柔去除明确坏死的组织)或 “生物清创”(如使用蛆虫疗法、医用酶制剂溶解坏死组织),减少对周围健康皮肤的牵拉和损伤。

◦对于干燥的创面(如动脉性溃疡),可使用保湿敷料(如 hydrocolloid 敷料)保持创面湿润;对于渗液较多的创面(如静脉性溃疡),可使用吸收性敷料(如 foam 敷料),避免渗液浸泡周围皮肤导致湿疹或糜烂。


2.精准选择创面修复技术

◦若创面较深、存在骨外露或肌腱外露,单纯换药难以愈合,可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(VSD),通过负压吸引促进创面渗液排出、改善局部血供,为后续修复创造条件;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,再进行自体皮移植或皮瓣转移术(老年人皮源有限,优先选择局部皮瓣)。

◦对于面积较小但愈合缓慢的创面(如糖尿病足小溃疡),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(PRP)治疗,利用自身血小板释放的生长因子(如 PDGF、VEGF)促进肉芽组织生长,且安全性高,适合老年人耐受。


3.重视创面周围皮肤保护

◦老年人皮肤弹性差,创面周围易出现张力性损伤(如换药时胶布牵拉导致皮肤撕裂),需使用低敏、低黏附的敷料固定方式(如用弹性绷带替代胶布),换药时动作轻柔,避免强行撕扯敷料。

◦若创面周围皮肤干燥、脱屑,可涂抹医用保湿霜(如含神经酰胺的润肤剂);若出现红肿、瘙痒(提示过敏或刺激),需及时更换敷料类型,并局部涂抹弱效激素类药膏(如地奈德乳膏)缓解症状。


三、强化全身支持与营养管理,筑牢愈合 “基础”

老年人常存在营养不良(如蛋白质缺乏、维生素不足),而营养是创面愈合的 “物质基础”,需通过科学干预改善全身状况:


1.针对性补充营养素

◦优先补充优质蛋白质:蛋白质是合成胶原蛋白、肉芽组织的核心原料,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达到 1.2-1.5g/kg 体重(如 60kg 老人每日需 72-90g),可通过鸡蛋、牛奶、鱼肉、瘦肉、蛋白粉(消化功能差者优先选择)等补充,避免因蛋白质不足导致创面愈合 “原料匮乏”。

◦补充维生素与微量元素:维生素 C(促进胶原蛋白合成)可通过新鲜蔬果(如橙子、猕猴桃、西兰花)补充;维生素 A(促进上皮组织修复)可通过动物肝脏、胡萝卜等补充;锌(参与酶的合成,加速创面愈合)可通过牡蛎、瘦肉、坚果等补充,必要时可口服复合维生素制剂。


2.改善消化吸收功能

◦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,即使摄入足够营养,也可能因吸收不良导致 “无效补充”。若存在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,可在消化科指导下使用促胃肠动力药(如莫沙必利)、消化酶制剂(如复方消化酶),必要时通过肠内营养制剂(如全营养配方粉)补充,确保营养物质被有效吸收。

◦避免过度节食:部分老年人因担心 “消化不好” 而长期素食或少食,反而加重营养不良,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均衡饮食方案,兼顾 “易消化” 与 “高营养”。


3.预防全身并发症

◦创面修复期间,老年人需适当活动(如床边坐起、缓慢行走),避免长期卧床导致深静脉血栓(DVT)、肺部感染等并发症(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消耗身体能量,影响创面愈合)。若活动受限,需定期进行下肢按摩、使用防血栓袜,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(如低分子肝素)。

◦保证充足睡眠与情绪稳定:睡眠不足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(影响组织修复),焦虑、抑郁等情绪会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增强,不利于创面愈合。需为老年人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,必要时通过心理疏导或短效助眠药物改善睡眠质量。


四、长期护理与预防复发,降低再损伤风险

老年人创面愈合后,若护理不当易再次出现破损(如压疮患者愈合后因未持续减压再次发生压疮),需建立长期管理机制:


1.针对性预防措施

◦压疮高危人群(如长期卧床、脊髓损伤患者):需每 2 小时翻身一次,使用防压疮气垫床,在骨突部位(骶尾部、髋部)放置软枕,避免局部持续受压;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汗液、尿液浸泡。

◦糖尿病足患者:每日检查足部皮肤(尤其是趾缝、足底),避免穿紧鞋、硬鞋,修剪趾甲时避免剪伤甲沟;洗脚水温控制在 37℃以下(因神经病变导致对温度不敏感,易烫伤),洗完后擦干并涂抹润肤霜。

◦静脉性溃疡患者:长期穿医用二级压力弹力袜(晨起穿、睡前脱),避免久站、久坐,休息时抬高患肢(高于心脏水平),促进静脉回流,减少下肢淤血。


2.定期随访与家庭协作

◦创面愈合后 1-3 个月内,需每月到创面修复专科随访,检查创面愈合情况、基础疾病控制状态(如血糖、下肢血管情况),及时调整护理方案。

◦加强家属与护理人员的培训: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、足部护理技巧、敷料更换流程,避免因护理操作不当导致创面复发;同时,提醒家属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,避免因长期创面困扰导致焦虑、抑郁,影响整体康复。


总结

老年创面修复的核心是 “多维度综合管理”—— 既要通过精细化局部处理促进创面愈合,更要重视基础疾病控制、全身营养支持、长期护理预防三大环节,同时兼顾老年人的生理特点(皮肤脆弱、免疫力低、活动能力差)和心理需求,通过专科医生、家属、护理人员的协同配合,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创面愈合率,降低复发风险,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。


免费预约参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