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

老年创面修复后如何保养

542

圣德嘉朗

25
09月
2025

老年创面修复后保养全指南


一、新生皮肤与创面部位的精细化保护

修复后的创面及周围皮肤处于 “脆弱恢复期”,角质层薄、胶原纤维尚未完全成熟,需通过温和护理减少刺激,增强皮肤耐受性:


1.日常清洁:温和为主,避免损伤

◦清洁频率:每日 1 次即可,无需过度清洗(频繁清洁会破坏皮肤表面油脂层,导致干燥敏感)。

◦清洁方式:用 37℃以下的温水(尤其糖尿病患者、神经病变者,需用温度计测水温,避免烫伤)轻柔冲洗,避免用力揉搓;若创面在躯干、四肢,可用柔软毛巾蘸水轻拍,而非擦拭;清洁后用无菌纱布或柔软毛巾吸干水分,避免摩擦。

◦清洁用品:禁用肥皂、沐浴露等刺激性清洁产品(尤其是含酒精、香精的产品),若需清洁,可选择医用无皂清洁剂(如弱酸性皮肤清洁液),且仅用于非创面周围皮肤。


2.保湿防护:增强皮肤屏障功能

◦保湿时机:清洁后 3 分钟内涂抹保湿剂(此时皮肤含水量高,保湿效果最佳),每日 1-2 次,干燥季节可增加至 3 次。

◦保湿剂选择:优先选医用级保湿产品,如含神经酰胺(修复皮肤屏障)、凡士林(锁水)、透明质酸(补水)的润肤霜 / 乳,避免选质地厚重的膏体(易堵塞毛孔)或含酒精、香料的产品(易刺激皮肤)。

◦特殊部位护理:若创面在足部(如糖尿病足愈合后),涂抹保湿剂时需避开趾缝(防止潮湿滋生细菌);若在骶尾部、髋部(压疮愈合后),可在翻身时轻柔涂抹,同时配合防压疮垫减少摩擦。


3.物理防护:避免外力刺激与损伤

◦衣物选择:穿宽松、柔软、透气的棉质衣物,避免穿化纤、羊毛等粗糙面料(易摩擦皮肤导致破损);衣物领口、袖口避免过紧(防止牵拉创面周围皮肤)。

◦活动防护:日常活动时动作放缓,避免磕碰(如走路时避开障碍物,做家务时戴棉质手套);若创面在下肢,避免久站、久坐(防止下肢淤血导致皮肤肿胀脆弱),站立时可穿宽松拖鞋,避免穿硬底鞋、高跟鞋。

◦防晒保护:修复后皮肤对紫外线敏感,外出时(尤其是上午 10 点 - 下午 4 点)需做好防晒,如穿长袖衣物、戴宽边帽,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物理防晒霜(如含氧化锌的防晒霜,刺激性低),避免紫外线照射导致皮肤色素沉着、老化,甚至诱发创面复发。


二、基础疾病的长期管理:从根源降低复发风险

青岛老年创面修复多与基础疾病相关(如糖尿病、血管疾病、营养不良等),修复后若基础病控制不佳,创面复发率会显著升高,需将基础病管理纳入日常保养核心:


1.代谢 / 内分泌疾病:严格控制指标

◦糖尿病患者:每日监测空腹、餐后 2 小时血糖,将血糖稳定在空腹 4.4-7.0mmol/L、餐后 2 小时<10.0mmol/L(高龄、体弱患者可适当放宽至空腹<8.0mmol/L、餐后<12.0mmol/L),避免血糖剧烈波动;遵医嘱规律服药或注射胰岛素,不可自行停药;每周至少测 1 次糖化血红蛋白(反映近 2-3 个月血糖控制情况),目标值<7.0%。

◦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:甲减者需按时服用左甲状腺素,定期(每 3-6 个月)复查甲状腺功能,将促甲状腺激素(TSH)控制在正常范围,避免因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皮肤新陈代谢减慢、修复能力下降。


2.血管疾病:改善循环,减少淤积

◦静脉性疾病(如静脉曲张)患者:长期穿医用二级压力弹力袜(晨起穿、睡前脱,选择贴合腿部的尺寸,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);每日做 2-3 次下肢抬高训练(平躺时将双腿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,每次 15-20 分钟),促进静脉回流;避免久站、久坐,久坐时可将双腿垫起,减少下肢淤血。

◦动脉性疾病(如动脉硬化闭塞)患者:遵医嘱服用改善循环的药物(如阿司匹林、贝前列素钠),定期(每 6 个月)做下肢血管超声检查,监测血管通畅度;戒烟(烟草会加重血管痉挛、狭窄),注意足部保暖(避免冻伤),但不可用热水袋直接热敷(易烫伤)。


3.营养管理:持续补充 “修复原料”

◦蛋白质:每日摄入 1.0-1.2g/kg 体重的优质蛋白质(如鸡蛋 1 个 / 天、牛奶 200ml / 天、鱼肉 / 瘦肉 50-75g / 天),消化功能差者可选择蛋白粉(如乳清蛋白粉,易吸收),避免因蛋白质不足导致皮肤弹性差、易破损。

◦维生素与微量元素:多吃新鲜蔬果(如橙子、猕猴桃补充维生素 C,胡萝卜、菠菜补充维生素 A),必要时口服复合维生素(如含维生素 A、C、E 及锌的制剂),增强皮肤修复能力;避免过度节食或偏食(如长期素食易导致蛋白质、锌缺乏),可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饮食方案。


三、针对性预防:降低不同创面的复发概率

根据青岛创面修复医院类型(如压疮、糖尿病足、静脉性溃疡),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,是保养的关键环节:


1.压疮愈合后:重点防 “压”

◦体位管理:每 2 小时翻身 1 次(夜间可延长至 3 小时,但若皮肤发红需缩短间隔),翻身时动作轻柔,避免拖拽(防止皮肤摩擦损伤);卧床时保持床头抬高≤30°(过高易导致骶尾部受压),在骨突部位(骶尾部、髋部、足跟)放置软枕或气垫圈,分散压力。

◦器具辅助:长期卧床者使用防压疮气垫床(选择交替压力型,增强减压效果),坐轮椅者使用防压疮坐垫(如凝胶坐垫),避免局部持续受压。

◦皮肤监测:每日检查压疮愈合处及周围皮肤,若出现发红(按压后不褪色)、发热、肿胀,及时调整体位并涂抹保湿霜,防止发展为新的压疮。


2.糖尿病足愈合后:重点防 “伤”

◦足部检查:每日睡前检查足部(尤其是趾缝、足底、甲沟),用手电筒照亮查看,是否有水泡、裂口、嵌甲、异物(如石子),若视力差可请家属协助;避免赤脚行走(防止划伤),穿鞋前倒出鞋内异物(如线头)。

◦足部护理:修剪趾甲时呈弧形,避免剪得过短或损伤甲沟(防止甲沟炎);若足部干燥开裂,涂抹医用保湿霜(避开趾缝);避免使用热水袋、暖手宝暖脚(易烫伤),冬季可穿厚袜子保暖。

◦鞋子选择:穿宽松、透气、合脚的圆头鞋(鞋头预留 1-2 指空间),鞋底有一定弹性(如运动鞋),避免穿硬底鞋、尖头鞋、高跟鞋(易挤压脚趾导致损伤);新鞋需先试穿 10-15 分钟,无不适再逐渐延长穿着时间。


3.静脉性溃疡愈合后:重点防 “淤”

◦弹力袜使用:除睡眠外,白天均需穿医用二级压力弹力袜,穿前确保腿部干燥,避免褶皱(防止局部压迫导致皮肤损伤);定期更换弹力袜(一般每 6 个月更换 1 次,弹性减退时及时更换)。

◦活动管理:每日进行适量下肢运动(如散步 15-20 分钟、踝泵运动:勾脚 - 伸脚,每次 10-15 组),促进静脉回流;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,站立时可适当走动,久坐时每隔 30 分钟活动一下腿部。

◦皮肤监测:每日观察下肢皮肤,若出现肿胀、色素沉着加重、瘙痒(提示静脉回流不佳),及时抬高患肢,必要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(如增加改善循环药物)。


四、生活方式与心理调理:提升整体皮肤健康状态

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,能增强机体免疫力,为皮肤修复提供 “基础保障”:


1.规律作息与适度活动

◦作息:保证每日 7-8 小时睡眠(夜间 10 点前入睡,避免熬夜),睡眠不足会降低机体免疫力,影响皮肤修复;睡前可泡脚(水温<37℃,时间 10 分钟)、听轻柔音乐,促进睡眠。

◦活动:根据身体状况制定活动计划,如卧床老人可做肢体屈伸训练(每日 2 次,每次 10 分钟),能行走者可每日散步 20-30 分钟(穿舒适鞋子,在平坦路面行走),避免长期卧床(易导致肌肉萎缩、血栓,间接影响皮肤健康);活动后若出现创面周围发红、疲劳,适当减少活动量。


2.心理疏导与情绪调节

◦家属陪伴:多与老年人沟通,了解其心理状态,若因担心创面复发产生焦虑,可通过陪伴聊天、共同做简单家务(如浇花、叠衣服)转移注意力,增强其自我价值感。

◦信心建立:向老年人讲解科学保养方法,让其知道 “坚持护理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”,避免因过度担忧而不敢活动;若创面曾反复,可记录每次保养后的皮肤状态,用 “皮肤逐渐变好” 的事实增强信心。


3.环境优化:减少皮肤刺激因素

◦室内环境:保持室内温度 22-24℃、湿度 50%-60%(干燥季节使用加湿器,避免皮肤干燥开裂);定期清洁室内卫生,减少灰尘、螨虫(每周用吸尘器清洁床品、沙发,避免皮肤过敏)。

◦避免刺激:远离油烟、粉尘多的环境(防止皮肤沾染污垢后反复清洁);冬季避免长时间靠近暖气(防止局部皮肤干燥),夏季避免暴晒(外出时做好防晒)。


青岛创面修复医院地址: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如东路7号

青岛创面修复医院电话:400-6311123


免费预约参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