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

青岛重症康复的三个核心阶段:目标、任务与实施场景

153

圣德嘉朗

18
10月
2025

重症康复并非 “单一阶段的集中训练”,而是根据患者从 “急性期过渡到稳定期,再到回归生活” 的病情变化,分为早期稳定阶段、中期功能重建阶段、后期回归适应阶段。三个阶段的目标、干预重点与实施场景存在明确差异,且需循序渐进衔接,才能实现 “安全康复、高效恢复” 的核心目标。以下青岛老年病医院圣德嘉朗结合青岛重症康复病房(ICRU)与普通康复病房的功能定位,详细解析各阶段特点:


一、第一阶段:早期稳定阶段 ——“保命优先,预防损伤”(重症康复病房 / ICU 内启动)

阶段核心目标

此阶段通常在患者脱离急性危重症期(如休克、严重感染控制后)、生命体征初步稳定时启动(一般为重症发病后 1-2 周内),核心目标是 **“维持生命体征稳定,预防 ICU 获得性并发症,为后续康复打基础”**,而非追求 “功能快速恢复”。


关键适用场景

•患者状态:虽脱离有创呼吸机(或改用无创呼吸机)、心率 / 血压 / 血氧稳定,但仍需 24 小时医疗监护(如 ARDS 恢复期、脑卒中急性期后意识清醒但肢体无法活动);

•实施地点:主要在重症康复病房(ICRU),部分病情极不稳定的患者可在 ICU 内由康复师床旁开展干预。


核心康复任务

1.生命体征监测下的基础活动:

◦以 “被动活动” 为主,如康复师或护士协助患者进行四肢关节被动活动(每个关节按顺时针、逆时针方向活动 5-10 次),预防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;

◦开展床上翻身训练(每 2 小时 1 次),配合气垫床使用,预防压疮;对呼吸功能较弱的患者,同步进行简单的腹式呼吸训练(每次 5-10 分钟,每日 2 次),增强呼吸肌基础力量。


2.基础医疗支持保障:

◦持续监测心率、血压、血氧饱和度,确保康复活动中生命体征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 20%(如基础心率 80 次 / 分,活动后不超过 96 次 / 分);

◦配合营养师进行肠内营养支持(如通过鼻饲管输注营养制剂),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(1.2-1.5g/kg 体重),为肌肉维持提供营养基础;

◦开展感染预防护理(如口腔清洁、伤口换药),避免因康复活动增加感染风险。


阶段特点与注意事项

•康复强度低:单次活动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,每日 2-3 次,以 “不加重患者疲劳” 为原则;

•风险防控优先:若活动中出现心率骤升(>120 次 / 分)、血氧下降(<90%),需立即停止活动并进行医疗干预;

•家属参与度低:因患者仍需严格监护,家属仅能在规定时间探视,无法协助康复训练。


二、第二阶段:中期功能重建阶段 ——“强化训练,恢复核心功能”(重症康复病房 / 普通康复病房过渡)

阶段核心目标

此阶段在患者生命体征完全稳定(无需持续监护)、无严重并发症后启动(一般为重症发病后 2-8 周),核心目标是 “针对性恢复受损功能(如行走、吞咽、呼吸),减少功能障碍对生活的影响”,是重症康复的 “关键攻坚期”。


关键适用场景

•患者状态:可自主坐起、无明显呼吸困难(血氧稳定在 95% 以上),存在明确功能障碍(如脑卒中后单侧肢体瘫痪、重症肺炎后活动后气短);

•实施地点:病情仍有轻微波动的患者(如心功能储备较弱)在重症康复病房完成初期训练,病情完全稳定后转入普通康复病房继续强化。


核心康复任务

1.分系统功能康复训练:

◦运动功能重建:从床边坐起训练(先靠坐 30 分钟,逐步过渡到独立坐起)、站立训练(使用起立床或在康复师搀扶下站立,每次 10-20 分钟,每日 2 次),逐步进阶到步态训练(初期使用助行器,后期过渡到独立行走,每次 20-30 分钟,每日 1-2 次);对肢体瘫痪患者,同步进行肌力训练(如使用弹力带进行上肢外展训练,每次 10-15 分钟),逐步提升肌力至 3 级以上(可自主抬举肢体)。

◦呼吸功能康复:使用呼吸训练器(如肺活量计)进行主动呼吸训练(每次 10-15 分钟,每日 3 次),配合胸部物理治疗(如拍背、体位引流)促进痰液排出;对仍依赖无创呼吸机的患者,逐步降低呼吸机支持参数(如从压力支持 15cmH₂O 降至 10cmH₂O),为脱离呼吸支持做准备。

◦神经功能康复:针对吞咽障碍患者,开展冰刺激训练(用冰棉签刺激咽喉部,每次 5 分钟)、口腔运动训练(如舌头伸展、鼓腮训练),逐步尝试从流质饮食(米汤)过渡到半流质饮食(粥);针对语言障碍患者,进行发音训练(如 “啊”“哦” 等单音节练习)、沟通技巧指导(如使用手势、写字板辅助沟通)。


2.多学科协作优化方案:

◦医生根据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调整基础用药(如脑卒中患者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剂量,避免训练中出血风险);

◦康复师每周进行 1 次功能评估(如使用 Fugl-Meyer 量表评估运动功能、Barthel 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),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强度(如肌力提升后增加训练时长或难度);

◦心理医生介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(如因功能恢复缓慢产生的挫败感),通过心理疏导、放松训练(如冥想)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。


阶段特点与注意事项

•康复强度逐步提升:单次训练时间从 15 分钟增加到 30-40 分钟,每日训练 3-4 次,以 “患者可耐受的疲劳程度” 为上限;

•个性化差异显著:针对不同重症类型调整训练重点(如心血管重症患者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,神经系统重症患者以神经功能训练为主);

•家属可有限参与:在康复师指导下,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简单训练(如床上肢体活动),但核心训练仍需专业人员操作。


三、第三阶段:后期回归适应阶段 ——“整合功能,对接生活与社会”(普通康复病房 / 社区 / 家庭)

阶段核心目标

此阶段在患者核心功能基本恢复(如可独立行走、自主进食)后启动(一般为重症发病后 2-6 个月),核心目标是 “整合已恢复的功能,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,为回归家庭、工作或社区做准备”。


关键适用场景

•患者状态:可独立完成穿衣、进食、洗漱等基础生活活动,无明显功能障碍影响日常行动,但可能存在 “功能储备不足”(如长时间行走后疲劳、精细动作不灵活);

•实施地点:以普通康复病房为主,部分患者可转入社区康复中心或在家中开展居家康复。


核心康复任务

1.生活自理能力强化:

◦开展作业治疗,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训练(如在家中做饭、整理衣物、上下楼梯),提升患者对家庭环境的适应能力;

◦针对 “功能短板” 进行针对性训练(如精细动作差的患者进行系纽扣、使用筷子训练,每次 15-20 分钟,每日 2 次),确保生活完全自理。


2.社会适应能力重建:

◦对有工作需求的患者,开展职业康复训练(如模拟办公室工作场景进行电脑操作、文件整理训练),评估患者是否具备回归工作的能力;

◦组织康复患者群体活动(如小组步行训练、康复经验分享会),帮助患者重建社交联系,缓解 “脱离社会” 的孤独感;

◦指导患者学习家庭康复技巧(如在家中进行简易肌力训练、呼吸训练),制定居家康复计划(如每日慢走 30 分钟、做 10 分钟肢体拉伸),确保康复效果长期维持。


3.长期健康管理指导:

◦医生针对患者基础疾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)制定长期管理方案,指导患者规律用药、定期复查;

◦营养师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调整饮食结构(如增加优质蛋白摄入、控制盐分与脂肪),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病情反复;

◦康复师定期随访(如每月 1 次),评估患者居家康复效果,及时调整训练方案,预防功能退化。


阶段特点与注意事项

青岛重症康复医院场景生活化:训练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,强调 “实用性” 而非 “专业性”;

•家属深度参与:家属需掌握基础居家康复技巧,协助患者执行康复计划,并监督患者的健康管理(如按时服药、规律饮食);

•长期随访不可或缺: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“康复后功能退化”(如停止训练后肌力下降),需通过长期随访确保康复效果稳定,及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。


四、三个阶段的衔接逻辑与核心原则

1.循序渐进原则:每个阶段的训练强度、难度需基于前一阶段的恢复效果,避免 “跨越式” 提升导致风险(如未经过站立训练直接进行步态训练,可能引发跌倒);

2.动态评估调整:每个阶段结束前需进行功能评估(如 Barthel 指数、Fugl-Meyer 量表),评估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,若评估不达标则需延长当前阶段训练;

3.多场景协同:重症康复病房(ICRU)、普通康复病房、社区、家庭需形成 “无缝衔接”,避免因场景转换导致康复中断(如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中,需提前制定居家康复计划)。

通过三个阶段的逐步推进,多数重症患者可实现 “从卧床依赖到生活自理,再到回归社会” 的康复目标 —— 即使是康复潜力中等的患者(如脑卒中中轻度损伤),也能通过系统干预显著提升生活质量,避免陷入 “长期护理依赖” 的困境。


青岛重症康复医院地址: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如东路7号

青岛重症康复医院电话:400-6311123


免费预约参观